2009年秋,首届红色文化论坛在威海临港区(当时称“工业新区”)毛泽东像章博物馆举行,威海市部分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畅所欲言,共同追忆革命先辈艰苦卓越的丰功伟绩,感受红色文化,深入研究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创新发展思路。
嘉宾名单:张 剑:威海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
钱启民: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主席
李富胜:市民政局局长
刘新波: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王子明:工业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匡建国: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徐明:工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蔄山镇党委书记
于国杰:万发集团董事长、毛泽东像章博物馆创始人
边光伟:思成房产咨询公司总经理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威海首届红色文化论坛实录
张剑:红色文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威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较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红色文化珍藏和陈列设施,使其成为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阵地;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一批过硬的红色文化品牌;要以红色文化为生动教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与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社区、学校的联系,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把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干部、职工和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加快红色景区、景点建设,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王子明:在全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举办威海红色文化论坛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也使我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变迁和浓郁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如今我们生活在国家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绝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敢于开拓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
徐明: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是,传承是红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其注入不竭的动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活化载体和形式,在更高层次上谋求红色提炼、提升、创新,才能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个历史时期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理论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具备了世代传承的价值。毛泽东思想在经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创新、发展后,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思想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共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些伟大思想脉络,稳步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繁荣。
于国杰:60年前,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思源,感受着今天的物质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能忘怀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不能忘记他们当初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而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20多年前,我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如今,我已收藏毛主席不同时期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奖章、功章、勋章、纪念章117万余枚,总重量98吨。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见证,毛主席像章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今的毛主席像章以其繁多的品种、浩瀚的数量和广阔的流行范围,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奇特的文化现象,更被世人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为了充分挖掘红色收藏的潜在价值,我又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综合性的毛主席像章珍藏馆,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筹划,新建的珍藏馆规划占地60亩,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毛主席像章珍藏馆,为威海的红色旅游增加色彩。
刘新波:非常荣幸能参加中国威海首届红色文化论坛,通过参观毛主席像章珍藏馆,非常受教育,获益匪浅。我们这一代人从那个年代走来,心灵深处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现在回首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通过看到当年这些有形的东西,我们仿佛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心灵重新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那个激情岁月的陶冶。参观红色文化能引导我们更加珍惜当前的发展形势,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干好当前的工作。
红色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发扬。重温光荣历史,能够自觉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修养,升华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水平。从某种意义讲,传承红色文化、挖掘其厚重内涵是我们新闻单位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媒体今后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下大力气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钱启民:挖掘、保存并彰显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红色文化,使传统得以继承,使记忆得以延续,使凝聚民族意志的精神支柱得以巩固,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毛主席像章珍藏馆为例,这里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无论在品种、数量还是层次上,均为“中华之最”,令人叹为观止。它凝固了一段特别的历史,思想文化含量十分丰富。通过举办类似的展览,会使很多后来者从中受到积极的感悟和启示,这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种形式。红色文化具有教育、认识、审美三大功能,举办展览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初步的,发展空间很大,望各有关方面重视这一宝贵资源,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边光伟:红色文化是成就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可以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文化,其理论精髓,更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执著,是对“金钱至上”“物质主义”等浮躁文化的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文化是超越政治的,能够用来指导经济建设,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认为企业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分析,正确面对和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维护好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营造内部的和谐氛围,积极应对外界挑战,将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匡建国:近年来,威海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觉得,威海今后推进和创新红色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文化而文化,也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而文化,而应该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绚丽多彩的威海红色文化是发展旅游、演艺、出版、音像、动漫等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现实中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实践,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与发展中实现对红色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造,从而赋予威海红色文化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其次,威海应当把红色文化、人居文化和海洋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近在咫尺的天福山胶东革命圣地等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第三,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应当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方面着手。弘扬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并使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使之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收到成效。第四,发挥威海特色,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必须唱好“地方戏”,打好“特色牌”。威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的力度,分门别类,择优扶强,形成独具地方魅力的特色红色文化群体。积极面向市场,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李富胜:红色文化是当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政治性,二是艺术性。对于威海来说,要将红色文化做成产业,需要在千里海疆、宜居文化、甲午文化方面进行突破,将红色文化与海洋文化、宜居文化、甲午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威海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
我认为应该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包括毛主席像章珍藏馆等在内的红色文化珍藏、陈列设施,将与每件陈列品有关的历史事件、资料整理好,以历史事件为焦点,使陈列品更具深刻的内涵,使红色文化陈列馆真正成为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阵地,让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接受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应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展览活动、红色文化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扩大威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威海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做大做强威海红色文化产业。举办威海红色文化论坛的创意就非常好,我建议每年一届继续做下去,每年一个选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威海特色红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